结合“双高计划”建设需求,为进一步加强系部师资队伍建设,路桥工程系以“传承精神、创新技术”为主题,于5月18日开展了参观“G320线花鱼洞大桥改造工程”教研活动。
图1 横跨红枫湖的三座大桥
该工程所处的位置对于贵州交通有着独特的意义。图片上中间的那座桥是1982年建成的老花鱼洞大桥;左边那座桥就是本项目的花鱼洞大桥,随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于1991年建成通车,为150米跨径的桁架拱结构,是当时国内桥梁界的“明星”;右边则是2004年通车的清镇至黄果树高速公路红枫湖大桥,跨径185米,是贵州省第一座不对称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不足百米,三座桥分别横跨于红枫湖碧波之上,分别连接乡道、省道、国道。它们是贵州交通建设的缩影,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
有趣的是,这三座桥都是贵州桥梁集团所修建,而这次的G320线花鱼洞大桥改造工程,施工方还是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吴文涛、项目总工郭定勇以及项目部各科室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老师们,首先进行了工地现场的参观。
图2 路桥系老师参观工地现场
据介绍,该工程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案,重建桥型采用主跨为180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孔跨布置为(2-20米现浇箱梁)+(1-180米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拱)+(1-20米现浇箱梁),桥梁全长269.6米。旧桥采用新建桥梁已经架设成拱并灌注管内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拱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来临时支撑旧桥,实现花鱼洞旧桥的拆除。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可供经验很少。由于花鱼洞大桥位于国家4A级红枫湖景区和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拱座基坑开挖及旧桥拆除无法采用爆破工艺,景观、环保要求严苛。主跨180m的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拱,具有“内提篮、变桁高、大跨度”三个技术特点,是贵州省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其设计施工紧密结合,采用先建后拆的新工艺,是山区桥梁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的经典案例。
图3 路桥系老师合影
参观完工地现场后,老师们来到会议室参加重庆交通大学周水兴教授主持的《拱桥拆除方法及技术关键——花鱼洞大桥》讲座。周教授从桥梁拆除的相关技术规范、拱桥构造类型与受力特点、拱桥拆除技术及存在的技术与安全风险、花鱼洞大桥拆除及技术关键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如何准确了解开拱前拱顶的剩余推力值?如何释放拱圈推力?如何做好剩余拱段的相对平衡?这些技术关键的讲解令老师们受益匪浅。该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凸显了环境友好以及对敏感水域的保护,为国内混凝土拱桥的拆除创新了一种方法,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取得一批原创性的专利、工法,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开工以来陆续受到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关注。
图4 路桥系老师参加周水兴教授的讲座
筚路蓝缕、一路高歌,贵州交通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到奇迹般打造出“贵州高速公路平原”,堪称“桥梁博物馆”,令人感慨鼓舞。系部教师们纷纷表示,将努力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贵州交通精神,不断学习、创新路桥工程技术,为交通事业和学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